展开
  1952年11月1日凌晨,代号「迈克」的核装置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埃尼威托克珊瑚岛被引爆,这就是美国爆炸的第一颗氢弹。爆炸产生了约1000万吨的爆炸当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威力的近500倍。这颗氢弹产生的大量放射性沉降物对南太平洋海域造成了严重的辐射危害。
  美国在1952年11月试验的氢弹采用的是液体重氢和三重氢的“温式燃料”。这种氢弹体积庞大,难以实用,后来,第一颗“干式”氢弹又在洛斯阿拉莫斯研制成功。1954年3月1日,在太平洋毕基尼岛上又试验成功,它的威力相当于1千5百万吨TNT火药,是投到广岛原子弹威力的750倍。由于这个氢弹外侧覆盖一层铀,外侧铀在爆炸的时候吸收中子而分裂成为放射性微尘——“死灰”,它可以飞散到200公里以外危害人的生命。氢弹的第一批牺牲品又是日本人,当时在离爆炸中心200公里处,有一艘名叫“福龙丸”的日本渔船正在作业,由于受到放射性尘埃污染之害,船上23人回家后,其中1人死亡,其余的成了残废。
  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1月,许诺使用战略武器“光荣地结束朝鲜战争”的支票换取选票,当上了美国总统。他上台后,变本加厉地推行前总统的国防政策和战略方针,1954年春,美国连续3次成功地爆炸了以固态氖化钾为聚变材料的氢弹。在这一连串的爆炸声中,泰勒成了红极一时的人物。这位于1908年出生于布达佩斯的核科学家由此被人称为“氢弹之父”。